
数字解读中国知识产权 |
来源:宜创商标网 时间:2008年7月1日 |
|
看似枯燥的数字,恰是精确解读的一把金钥匙。让我们顺着这一串串数字,进入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核心,感受其一路跨越的铿锵足迹。
美日,卓然领先
15.61万:2007年,全球各国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提交的专利注册数量达到了创纪录的15.61万项,其中,美国以52280项高居专利注册榜首位,日本则位居次席。
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,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全球化和现代化悄然袭来。作为重要无形资产的知识产权资源如何优化配置,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,国家竞争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知识产权无形资产的管理。
美国、日本在知识产权体系建设上,已经取得较大的领先优势。这种领先优势,已经深刻凸显在国家综合实力上,世界人均GDP最高的两个国家恰恰也是美国和日本。在美国、日本的发展进程中,它们均提出知识产权立国的国家战略。业内专家认为,知识产权带来的价值提升,会在未来表现得更为明显。有数据显示,2006年仅日本专利收支盈余高达46亿美元。
另外,在美、日等知识产权强国,企业已经成为全社会自主创新的主体,成为国家知识产权事业健康发展的先锋力量。精工爱普生集团董事长花冈清二认为,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,以完善的知识产权体系为基础进行“创新”,是所有企业跻身世界一流行列的唯一途径。据了解,作为全球知识产权体系建设最为领先的企业之一,精工爱普生知识产权本部,拥有近400位专业职员,其分支机构更是遍及各个事业部的核心部门。精工爱普生的专利检索能力甚至超越了日本政府知识产权最高机构——“特许厅”。
如今,中国企业也在积极推进知识产权体系建设。但显而易见的是,知识产权体系建设绝非一蹴而就的速成工程,需要体系的全方位推进。其中,专业人才就是关键的一环。目前,日本70多所大学中均已增加知识产权法律课程,并开设了知识产权研究生专业。10年内,日本知识产权领域的专业人员数量将达到12万人。令人欣喜的是,国家知识产权局近年正在实施“百千万知识产权人才工程”,并加强与国际领先企业的交流合作。精工爱普生知识产权本部长上柳雅誉先生,就曾数次亲赴中国,宣讲布道。在他的眼中,企业内部知识产权人员的素质至关重要,因为知识产权是智力劳动创造的结果,要发展知识产权事业,最根本的是要培养大批合格的知识产权专业人才,重点培养从事知识产权代理、评估、交易、咨询、诉讼和专利检索等实务工作的专业人才。不仅要在科研院校中增加知识产权法律课题,开设相关的专业;更要在企业中建立完善的培训和奖励机制。
中国,发展迅速
70.8万:2007年,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共受理商标注册申请70.8万件,连续第6年位居世界第一。而中国注册商标总量,也已达到303.8万件。截至2008年3月底,国家知识产权局累计受理专利申请已达418.9万多件。权威资料显示,自专利法实施到2007年底,专利申请和授权量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8.8%和25.4%。
418.9万:中国知识产权的拥有量和质量逐年大幅度提升。截至2008年3月底,国家知识产权局累计受理专利申请已达418.9万多件。自专利法实施到2007年底,专利申请和授权量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8.8%和25.4%。专利申请总量于2007年12月突破第四个100万件,仅用了1年半。
看到第一个数据,估计不少人都会大为惊讶。因为一直以来,中国都被视为知识产权等一系列软实力上的落后者。谁能想到,中国会在知识产权领域,与“连续6年位居世界第一”这样激动人心的荣誉紧密相连? 更鼓舞人心的是,中国知识产权事业近年还呈现“加速跑”的喜人态势。如中国专利申请突破第4个100万件,仅用了一年半时间。随着《中国知识产权战略纲要》的审议通过,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开始不如发展的高速路,并为中国企业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。
事实上,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颁布第一部知识产权法以来,经过不断修订完善相关立法,中国目前已成为全世界知识产权领域法律最健全的国家之一。尽管在执法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,但已有显著改善。过去20年里,中国政府建立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知识产权制度,达到了日本、韩国和中国台湾需花费30~40年才能建立起的知识产权管理水平。目前,我国《专利法》的第三次修改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当中。通过广泛的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,这部新的法律,预计将在今年通过人大审议,届时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又将获得大幅度提升。
随着中国知识产权制度和保护能力的不断完善和提高,近年来,国际社会针对我国知识产权领域的误解和质疑已越来越少。改变中的中国,正在赢来跨国公司及国际投资者的信任和尊敬。另外,在一系列政策的鼓励下,中国企业正在作为自主创新的主体,登上舞台。在前不久召开的“2008 中国保护知识产权高层论坛”上,全球知识产权体系建设的标杆企业——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董事长花冈清二,对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的努力也表达了诚挚敬意。
从1980年到2008年,中国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,几乎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整个进程。与举世瞩目的改革成就相比,中国知识产权事业同样取得巨大发展。尽管中国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隐忧和障碍,但整体的铿锵迈进已是无可阻挡。随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发布实施,中国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地位进一步突出。只要我们充分借鉴国际领先经验,以自主创新为旗帜,务实进取,再接再厉,中国知识产权事业必将迎来新的里程碑。 |
|
上篇资讯:霸王洗发水入选“中国行业标志性品牌”[图] |
下篇资讯:海派黄酒两大品牌“并轨” |
声明:本网转载其它媒体的信息,目的在于传递信息,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;如资讯内容有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联系我们。 |
|
|
|
|
交易商标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