宁波商标注册网
首页 国内商标 境外商标 商标新闻 法律法规 商标交易 
资讯搜索:
商标 商标申请 商标法
余杭:擦亮农产品金字招牌
来源:宜创商标网  时间:2008年7月8日
  “一流的品质,三流的价格”,这是许多农产品面临的普遍尴尬,直接影响农民的增收。如何更有效地助农、扶农、富农?浙江杭州市余杭区以品牌建设为突破口,擦亮了农产品的“金字招牌”,让多数农民尝到了品牌农业的甜头。

  目前,全区拥有农产品商标509件,跻身省级著名商标行列13件,市区级著名、知名商标57件。同时,有4个农产品获得“国家地理标志”,在浙江省90多个县(区)、市中居第一位。

  无形之手助推农产品“换脸”

  2002年,余杭区强势启动了品牌经济战略工程,建立扶持品牌的政策体系,鼓励农产品创新争创品牌。区委、区政府痛下决心,对获得国家、省、市名牌称号的单位一律实行重奖,凡被认定为“中国驰名商标”或获得“中国名牌”,政府奖励企业50万元,之后又追加至100万元。

  环境的营造、政策的扶持,使得农产品业主纷纷行动。传统的大宗农产品茶叶是率先启动品牌建设的行业之一。按照常理,余杭紧邻杭州,当地的“径山茶”靠在“西湖龙井”这棵大树下,完全顺理成章。而“径山茶”偏偏另辟蹊径,不“傍”龙井,自创品牌。工商部门积极指导径山茶业协会申请注册证明商标,打响独立品牌。2003年2月,“径山茶”成功注册为国家原产地证明商标,填补了杭州地区无证明商标的空白。

  经过五年来的成功运作,“径山茶”身价倍增,品牌包装“换脸”后的茶叶价格要比散装同质茶叶高出1至1.5倍。2007年,径山茶生产基地面积3.05万亩,年产茶叶810吨,产值2.1亿元,已成为余杭周边山区茶农增收致富的“摇钱树”。

  品牌为传统农产品“点睛”

  一个品牌激活一个产业,品牌的示范作用也是余杭农产品崛起的原因之一。

  “超山蜜饯”是有着两百多年历史的老品牌,但在2006年的检查中,检测出部分产品防腐剂严重超标。余杭区对蜜饯业进行了全行业的专项整治。新的工艺取代了原先的传统手工,采用真空渗糖罐对水果进行腌制,在高压、真空的状态下,将制作过程从20多天缩短到了几个小时,没有发酵,既避免了防腐剂的使用,也提高了生产效率。超山蜜饯防腐剂超标的“顽疾”,“药”到病除。

  目前,“超山蜜饯”再度赢得市场信任,销售又回到了“高速通道”,一度蒙尘的百年招牌终于重新焕发光彩。

  “抱团”创牌初露锋芒创品牌,不是“单打独斗”,而要靠“团体”力量取胜,这也是余杭农产品品牌建设的要诀。

  余杭的“本牌”鳖是浙江省首个集体商标,本牌中华鳖管理协会把分散的养殖户联为一体,有效地推动了产业化进程。该协会有会员257名,养殖面积达到了惊人的11160亩。除了本牌协会,余杭还有4家区域性甲鱼专业合作社。他们一起推广余杭特有的生态养殖技术,在市场竞争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科技“含金量”:余杭产的每公斤生态甲鱼的塘边交货价可比温室甲鱼高出10元以上,一般亩利润可达到3000至5000元,效益非常可观。

  现在余杭甲鱼年产量已逾11000吨,占浙江全省甲鱼总产量的1/7,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最大的甲鱼集中产区。品牌甲鱼,“孵”出了一大批百万富翁。

  据统计,余杭区共有专业合作社100家,基本涵盖了茶叶、竹笋、水果、蔬菜、花卉苗木、家禽、渔业等几大支柱产业。而农产品注册商标,是实现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前提。由于合作社对农产品的发展及技术服务、标准化宣传贯彻、品牌建设、市场营销等方面都起到十分重要的“领头羊”作用,相关农产品的商标注册是水到渠成。截至2007年底,余杭已注册农产品商标509件,基本形成了结构合理、特色鲜明、规模初具的品牌农业发展态势。

  余杭区委常委、副区长殷英说,根据规划,在“十一五”期间,余杭全区培育优势农产品商标将达50个,引导优势农产品申请证明商标和集体商标2个以上,优势农产品商标品牌经济总量上升到40亿元以上,农产品加工值力争突破100亿元。
上篇资讯:我国陶瓷行业知识产权保护面临尴尬
下篇资讯:注重品牌建设 余姚民企蓬勃发展
声明:本网转载其它媒体的信息,目的在于传递信息,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;如资讯内容有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联系我们。
交易商标推荐
© 2007- EaseRun.com - All rights reserved.
宁波宜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-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备案专业商标代理机构
工信部备案:浙ICP备11036775号-6 公网安备 浙公网安备33020302001105号